2024年11月,在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未成年人保护论坛上,共青团中央发布了《第六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96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增长到97.3%。互联网已经成为未成年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和成长空间。缤纷多彩的网络世界让他们流连忘返,3岁接触短视频,7岁开始网购,14岁上网技能超越父母,未成年人在互联网的浪潮中提前“触网”,并日益深入。然而,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纷繁复杂,未成年人自制力、辨别力弱,导致他们在畅游网络海洋时常常遇到“暗礁险滩”。如何给未成年人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和难题。家庭要当好监护人。在未成年人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要以身作则,提升自身网络素养,在家中营造健康合理的网络使用环境,用恰当的方式去加强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教育,教育孩子学会识别网络中的陷阱和诱惑,提高他们的辨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学校要当好守护人。未成年人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学校、老师对未成年人的发展影响深远。学校应当将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列入必修课程,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文明上网。同时也要丰富校园生活和课外活动,增加学校生活趣味性和吸引力,减少未成年人网络依赖和网络沉迷。比如,制作有趣的动画视频,用生动的故事告诉孩子们什么是网络诈骗、怎样避免沉迷网络;举办网络安全知识竞赛,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开展主题班会,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上网经历,学会辨别是非黑白,在心中树立起一道坚固的防线,做传递正能量的“网上小达人”。平台要当好责任人。网站平台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为未成年人提供向上向善的网络信息。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模式,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提供针对性的网络服务,开发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网络产品。建立对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泄露的快速反应机制以及相应的投诉举报通道,及时处置网民举报的有害信息。政府要当好管理人。职能部门需全方位、多层次地强化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升技术监管水平,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加强宣传教育。对于诱导未成年人游戏沉迷、网络欺凌、擦边色情等有害信息和行为,必须重拳出击,严格查处,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让我们汇聚各方合力,携手织密筑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防护网”,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清朗、健康、安全的网络世界。【清评】是“清朗河南”推出的原创性评论栏目,如需转载、摘编,请联系本账号进行授权,并标注来源:清朗河南。同时,欢迎广大网友积极投稿,投稿邮箱qinglanghen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