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网络侵权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绊脚石

发布时间:2025-05-16 08:29 来源:清朗河南

莫让网络侵权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绊脚石”


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网络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段时间以来,网上针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虚假不实信息时有出现,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捏造事实、蓄意炒作等方式侵害企业合法权益,从中谋取非法利益,扰乱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一是鱼目混珠。假冒仿冒、非法镜像企业网络账号、官方网站、应用程序,诱导网民填写个人信息,骗取网民投资消费。今年年初,胖东来公布81个侵权账号,这些账号利用胖东来名义出售仿冒产品,借用胖东来董事长于东来的头像、视频进行带货引流,损害企业品牌形象,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二是歪曲事实。通过旧闻翻炒、断章取义、使用与内容严重不符的夸张标题等方式解读企业相关信息,引发公众误解。去年,牧原公司起诉10名网络博主获赔,这些网络博主歪曲解读牧原公司试点内部共创共享制度,发布牧原公司大规模裁员、短期负债高等言论,导致牧原股份股价遭遇巨震。

三是无中生有。虚构企业家隐私生活,编造企业违法犯罪或违规生产经营,夸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诋毁企业产品服务质量,扰乱社会秩序。近日,比亚迪官方渠道通报,某社交平台用户捏造“比亚迪充电爆炸”等不实信息被公安机关依法处以行政拘留。

四是侮辱谩骂。攻击谩骂企业或企业家,恶搞涂抹企业家肖像照片,恶意关联色情低俗话题,丑化企业形象。去年中央网信办曝光典型案例,一批账号因抹黑农夫山泉企业形象被依法依约关闭。

五是泄露隐私。违规披露企业家身份证、家庭住址、电话号码、户籍档案等个人信息。

这些网络侵权行为不仅损害企业和企业家形象声誉,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更挫伤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企业疲于应对网络谣言,怎能安心抓生产、谋发展?重拳整治涉企网络侵权治理乱象,需要社会各方协同发力,构建多元共治格局。

用户层面:注意言论边界。企业健康发展离不开社会监督,公众可以基于客观事实或合理线索,对企业产品质量、价格定位等提出疑问或不同看法。但如果为了博眼球、蹭流量,或出于打压竞争对手、敲诈勒索钱财等目的,炮制虚假信息,抹黑企业声誉,必将依法受到惩处,承担民事甚至刑事责任。

平台层面:落实主体责任。网站平台要严格履行事先审查义务,通过建立风险预警模型等方式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从源头遏制侵权信息传播。优化举报处置流程,缩短审核周期、简化举证要求,提升举报处置效果。严格惩戒违规账号,对严重违规账号采取封禁等措施,维护良好网络生态秩序。

企业层面:提升维权能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完善网络侵权信息监测体系,制定网络侵权应急预案,加强涉本企业侵权信息巡查监看,一旦发现网络侵权行为,及时固定证据,立即向侵权信息所在平台或中央网信办12377平台举报,也可以通过诉讼方式维护合法权益。

部门层面:履行监管职责。涉网监管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完善配套规章制度,明确平台事前审核的具体标准、责任承担等内容,依法对平台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主动靠前指导、帮助企业维权,加大对涉企网络侵权行为的打击整治力度,协同治理网络侵权信息,为企业聚精会神干事业、心无旁骛谋发展营造良好网络舆论氛围。

【清评】是“清朗河南”推出的原创性评论栏目,如需转载、摘编,请联系本账号进行授权,并标注来源:清朗河南。同时,欢迎广大网友积极投稿,投稿邮箱qinglanghenan@163.com。


清朗河南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官方账号,河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 欢迎投稿:qinglanghenan@163.com35篇原创内容公众号
清评 · 目录下一篇快速搞定毕业论文?别把AI当“救命稻草”阅读 154